美味尋真 4 分鐘 2017年7月26日

飲食新形態

今天吃飯,再不囿於到訪餐廳這單一形態。應用程式、共享資源概念崛起,香港漸漸吹起另一股「廚客自主」的風潮,菜系、菜式、用餐場地,再無界限,成就的是一場又一場別開生面的餐飲體驗。

早幾年,一些資深飲食博客建立名聲後,倚仗深廣人脈,和餐廳合作自組大型飯局,廣招五湖四海的美食同好者不時聚首一堂大快朵頤,雖則食物質素載譽,兼偶得享優惠,唯籌辦細節繁縟,到今已漸稀,加上港人「玩手機」時間冠絕亞洲,又不介意花費締造飲食品味,造就一些網絡應用程式興起,方便大眾繼續就佳餚交流。
Test Kitchen 廣邀世界各地的廚師來香港跟食客獻技交流,每次菜系菜式風格均不一樣。(圖:Test Kitchen)
Test Kitchen 廣邀世界各地的廚師來香港跟食客獻技交流,每次菜系菜式風格均不一樣。(圖:Test Kitchen)

Test Kitchen 沒有固定廚師的餐廳

Test Kitchen 是其中一個新興起的飲食平台。它是一間位於西營盤的「不定期限時」餐廳,佔地 3 層樓共 1700 平方呎,沒有固定廚師或餐單,做的是廣邀世界各地的廚師來香港跟食客獻技交流,每次菜系菜式風格均不一樣。食客方面,有單刀赴會,有一雙一對,也有聯群結隊――全皆慕美食而來,共聚一桌把吃談歡。

這個「測試」主意,源於愛吃愛煮的行政總裁梅永燊(Vincent Mui)三年前在紐約學習廚藝,以及在幾所餐廳實習之際,遇上一個廚師帶他踏上三個月環繞美國烹煮之旅。

TK_Dottir_pic 1.jpg
「那時候,每個星期,我們會到不同城巿,替一百至二百人煮食。」他說:「經過這三個月,我結識了很多在不同階段各有心思的廚師,學到的比在學校和餐廳都多。回港後,就在想,如果能夠創立一個平台,邀請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廚師,分享他們的美食和故事,吸引愛嚐新的食客,也不錯。」

梅永燊自言幸運地碰到不少具熱誠的年青廚師,因為他們就是 Test Kitchen 的焦點,有別於其他餐廳長期只提供單一餐單。「對外國廚師來說,能夠認識香港和它的文化很寶貴,透過與他們的交流,我們也對自己的城巿認識更深。」故挑選廚師時,梅永燊考慮的是他們對廚藝的熱誠和熟悉程度,希望達致來港「獻技」交流時雙方滿意。

Test Kitchen 的餐廳,有的只是長枱,不設二人、四人枱,所有人都需要「搭枱」吃飯。香港人對此大多抗拒,故初期食客集中於外藉客人,但本地及其他國藉的食客見菜式選擇日豐,亦漸趨追捧,尤見於新穎菜系推出之時。

梅永燊表示:「例如,我們剛在六月下旬從墨西哥圖倫(Tulum)邀來大廚 Luis Aguilar,辦了一頓短暫限時期供應(pop-up)晚宴,便吸引了不少墨西哥籍食客。他們之前可沒聽過 Test Kitchen 呢。不過,我們也正計劃引入多些本地廚師。」

PlateCulture 打著社交共饗旗幟,食客可到本地廚師的家裡或「秘密地點」享受菜餚。(圖:PlateCulture)
PlateCulture 打著社交共饗旗幟,食客可到本地廚師的家裡或「秘密地點」享受菜餚。(圖:PlateCulture)

PlateCulture 往廚師的家吃飯

另一邊廂,也有本地廚師歡迎食客親臨他們家裡或「秘密地點」享受菜餚,藉著 PlateCulture 的出現,打著社交共饗(social dining)的旗幟,打開了另一扇門,讓廚師近距離和食客接觸交流,營運模式是透過程式或網站預訂廚師餐桌,更歡迎廚師登記,PlateCulture 亦不時透過臉書公開邀約有興趣的廚師們見面。

PlateCulture 地區經理林育詩(Boni Lin)透露他們現時擁逾 100 名提供不同菜系的廚師供食客選擇。

「PlateCulture 的故事,源自創辦人 Reda Stare 在 2013 年遊歷東南亞和印度的時候,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(Kerala)被邀往一個當地人家裡吃傳統喀拉拉菜。她像發現新大陸般,在一席間體驗當地文化,促成她後來創立 PlateCulture —— 將這些家廚分享道地美食經驗帶給旅客和香港人,而她自己也是家廚,提供立陶宛菜。」

在香港,餐廳營運成本高昂是不爭事實,致餐廳不斷輪迴在開張和倒閉之間,而 PlateCulture 提供的是一種飲食經驗和科技上的連繫,把原不熟絡的食客和廚師由一頓飯開始,建立一種誠懇的餐飲交流。「香港是個多元文化城巿,食客有興趣了解餐單以外的文化背景,到訪廚師的家正好能夠體驗他們的故事,而各自自組列席的食客結識彼此並締造食緣。」

MobiChef 的流動廚師買餸上門替食客煮飯,標榜的是私人辦宴。(圖:MobiChef)
MobiChef 的流動廚師買餸上門替食客煮飯,標榜的是私人辦宴。(圖:MobiChef)

MobiChef 名廚上門辦宴

外出意欲低的深閨食客,不妨考慮 MobiChef,流動廚師買餸上門替你煮飯,菜式更任擇,標榜的是私人辦宴(private dining)。

曾任職酒店公關的創辦人孫曉欣(Fanny),無疑對廚師共商菜單素有經驗,更有強勁的廚師網絡,包括剛加盟登記、本地私房菜先驅的 Chef Eddy;但她抱持的更大宏旨是替年青廚師拓展網絡和視野。

Image-13.jpeg

孫曉欣表示:「MobiChef 開業差不多半年,現有約 25 名廚師『駐站』,包攬多國菜系如馬來西亞菜、中國菜、法國菜、日本菜、潮州菜甚至埃及菜,走遍南區、新界西、中區、將軍澳和馬鞍山等地區,計劃年尾增至 50 名登記廚師。」

孫曉欣堅持先會晤每位欲加盟登記的廚師,驗證他們的菜式、款客性格(畢竟要到客人家中煮十多人份量的飯菜,而且要準時開飯)、應變能力(試過焗爐發熱線忽失靈),才讓他們正式登場。通過面試後,MobiChef 提供的是中介平台,將食客和廚師作配對,食客也要上傳家中廚

房環境及設備概況,如有需要亦備餐具借用及清潔服務。為確保質素,和作網上宣傳,孫曉欣有時候會跟廚師到街巿選購食材,並拍攝整個入廚前後的過程。

「廚師會向食客介紹菜式,很多客人亦會抓緊機會向廚師討教一些烹調技巧,就像早前一名客人便問怎樣做嗆炒椰菜,因為質感爽脆,還以為是用了特別的椰菜,豈料只是普通的椰菜。廚師對食客這些熱烈反應也感高興。」

Image-6.jpeg

她發現,周末多是頂峰,因為那多是家人共聚或節慶的日子,反而周三至五晚,則多是朋友間的飯局。「最近便替一名客人慶祝他女友生日,預先和女友的同事和朋友合謀,召 uber 把悉心打扮正期待外出慶祝的女友,在下班後載回已被花藝師粉飾過的家,而 MobiChef 亦預備好驚喜生日飯。」

不日驚喜還包括正考慮的配酒服務,孫曉欣說:「我發覺食客們大多富飲食品味,自己會配酒,所以我們正考慮提供這方面的服務,但尚有不少細節落實中,有待進一步公佈吧,但肯定的是,MobiChef 未來要深化中菜內的菜系。」

古時孟嘗君食客三千的場面,配合這些網絡新飲食溝通模式,或許會有現代演繹,可食客首要考

慮的,還是這些應用程式的便捷程度、廚師資歷、訂桌透明度、自身的交際性格、菜系選擇、嚐新的熱衷態度、網上食評審查,但最大樂趣還是歸結在廚師和食客之間的緊密交流上。

美味尋真

繼續閱讀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